姜,是我国传统调料中及其重要的一味,在辣椒传入中国之前,姜在辛辣味的调料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。并且,民间认为姜在养生方面,有神奇功效。
《论语》曰: “不撤姜食,不多食”,可见孔子对姜十分推崇,孔子享年73岁,在那个年代,可算不可多见的高寿。
另一则故事也说明了姜的延缓衰老作用,据《东坡杂记》记载:钱塘净慈寺一位80多岁的老僧面色如童,目光炯炯。问他何以至此?他自言道:“吾服生姜已四十载,故不老。”
其实,现代医学研究发现,生姜中的确含有很多对人体有益的物质。生姜可以抗衰老、防血栓、调节激素,甚至,还能抑制癌细胞生长。
姜是个好东西,我们除了追求它的营养,还追求它的味道,那么,姜作为调料,烹饪中要怎么应用才科学呢?
■烹调中姜的使用方法
一、作为配料放菜的姜,多选用新姜,一般要切成丝、片、米等状。如姜丝炒肉要选用新姜与青红辣椒丝和肉丝同炒。其味香辣鲜嫩可口,独具一格。
二、在炖、焖、煨、烧、煮等烹调中,姜作为调味品,具有去腥膻气味的作用,一般选用加工成块或片状的老姜。主要是取其味,菜烧好后弃去。姜块要用刀面拍松,便于姜味外溢,浸入菜中。如清炖甲鱼,加入姜片,可使甲鱼肉酥烂香鲜,汤清味醇。三、姜片也可用于菜肴加热前,起浸渍调味作用。如油淋鸡、炸猪排必须在加热前用姜片浸渍,以消除异味,增加美味。四、把姜切成米粒状,则称姜米。姜米入菜或做调料,具有起香增鲜的功效。如吃螃蟹、松花蛋的调料中,就要加入姜米。姜米更多的则是经油煸炒后与主菜同烹,如炒蟹粉,姜米先煸炒,待香味四溢时,再加入主料同炒。姜米一般用于烧、熘、爆、炒、烹等烹调方法的菜肴中。
五、水产、肉类、蛋类腥膻味较浓,既要去腥增香,又不便与姜同烹,如鱼丸、虾球、肉丸、鸡茸等等,就需要用姜汁来烹调。一般是先把姜洗净,用刀拍松,用清水泡后即成姜汁。
姜又是如何在烹调中发挥作用的呢?
姜的辛辣味是来源于其中所含的芳香性挥发油脂,在酶或高温下,氧化分解后才产生香辛气味。因此在炝锅时,锅内下入的底油,油温应在30℃至50℃时,再下入经加工处理的姜,其香气成分才能充分发挥出来。在炝锅时酶促作用加快,使香气充分溢出而溶于油脂中,因而使油脂具有强烈的香辛气味,对菜肴起到了解除异味、增鲜提味的作用。
注:本文转载自网络,非原创内容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及时删除。